複缽式塔
- 複缽式塔,又稱喇嘛塔或藏式塔,這是因為喇嘛教建塔常用這種形
式。這種塔的塔身是一個半圓形的複缽,這當然是源於印度佛塔的
形式。複缽上是巨大的塔刹,複缽上建一個高大的須彌座。這種塔
在元代開始流行,明清時期繼續發展,這是和喇嘛教在當時盛行相
聯繫的。元代設兩層須彌座,明代襲之,但比例增高,清代多數只
用一層須彌座。元代比例肥短清代則較瘦高,正面增設“眼光門”,
內置佛像。塔身與基座之間,元代多施蓮瓣一層,其上為小線道數
層,線道內或夾以蓮珠。明代仍沿此制。清初則改為金剛三層,不
用蓮瓣。塔頂最下層為塔脖子。元明較粗壯,清代較細。其上為十
三天,應是相輪的變體,一般為十三層。元、明比較肥短,清代則
細若鐸柄。角上為圓盤,元明銅盤垂流蘇,清代更為兩層天地盤。
最上為寶珠和銅塔。清代多用日、月、火焰。著名的複缽式塔如北
京妙音寺白塔、寧夏青銅峽市一百零八塔等等。這裡就一百零八塔
來看看這種塔的造型與特徵:一百零八塔在寧夏青銅峽市青銅峽水
庫西岸向東的山坡上,此地原本遍佈寺廟,因河水淹沒僅有塔林,
以塔數而名之曰一百零八塔。此塔按幾何圖形依山勢排列成下寬上
尖的等腰三角形,最高端是一座形制最大的塔,塔身如同複缽,塔
頂是寶珠,底座是八角形束腰須彌座,塔林自上而按1.3.5……奇數
排列成12層,每層塔前用磚砌護牆一道。塔體分為四種類型,一層
塔身複缽式,二、三、四層為八角鼓腹錐頂狀,五、六層呈葫蘆狀
,七一十二層呈寶瓶狀。這一百零八塔是中國古塔建築中唯一整體
佈局為三角形的大型塔群。這一古塔群建築年代不詳,據最新考古
成就認為,是建于西夏時期。形制與北京妙應白塔相似。綜合塔的
結構,形制特徵,承佛教喇嘛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