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頁寶篋印相關問題 > 塔的裝飾
    塔的裝飾

  • 雕刻:

    塔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雕刻,當初意在宣揚佛教思想,實際

    上對塔起到了裝飾的作用。塔身上的雕刻起源很早,有文字

    記載的可以追述至北魏時期。早期的裝飾較粗獷,宋遼以後

    的雕塑面積越來越大,花樣也越來越精細。塔上的雕刻多集

    中在塔基的部分,與人的視線平齊。所用材料多是磚石,因

    石材質地易於雕刻,所以石塔的裝飾往往要多於磚塔。塔上

    雕刻的體裁很豐富,有動物(如獅和龍等)、植物(主要是

    蓮花)、佛教人物(金剛力士、八大佛等)、建築構件(如

    壺門、攀簷柱等)。文峰塔屬於晚期建築,其雕刻多為吉祥

    喜慶的內容,這些內容在佛塔上是沒有的。

     

    佛像:

    佛像是雕刻中的一種重要的內容。佛教視塔為佛,塔身佛像

    有的在塔內,有的在塔外,用來表示對佛的崇敬。塔上供佛

    的主要題材多是以釋迦牟尼為主體的形象或故事圖。一座塔

    上雕刻哪些佛像要看其所屬的宗派來確定。此外,塔門兩側

    常刻有金剛。



    建築形象:

    磚石結構的塔一直模仿木結構,裝飾圖案多在塔身、塔頂、

    倚柱等處。圖案內容豐富,如嵩嶽寺塔的第一層塔身的八個

    面上各雕了一座寶篋印塔;山西崇福寺石塔的塔刹上刻出城

    樓、城門等圖案。



    壺門:

    壺門即是佛龕,雕刻的式樣很多,形狀有方形、扁平、高簷

    等多種。多把門窗做成壺門的式樣,塔壁上刻的龕窟,也常

    做壺門式樣。遼代時壺門有了很大的發展,以後壺門成為塔

    上的一項重要的裝飾形式。


    塔樓:

    塔樓是佛教建築上的一種裝飾,是一種預先作好的小型塔式

    樓閣,安裝在佛殿或樓閣的正脊中心部位。佛教認為“塔即是

    佛、佛即是塔”,建塔樓的目的正是基於這種認識而表達的信

    仰與崇拜。塔樓實際上是塔的一種變體,它起源於浮圖的最

    高部位都由塔刹來終結,將塔刹這個意義形象地運用於佛殿

    和樓閣上,就產生了塔樓。塔樓最早從北魏時開始出現,後

    來各朝代的佛教建築上基本都做塔樓,各地區風格多樣。現

    在山西各地的佛寺內大部分建築上都放有塔樓,西藏、內蒙

    古、甘肅等地的藏傳佛教寺廟使用塔樓也很多。



    色彩:
     

    塔上的色彩白色、青色、土黃色等多種,這些色彩與塔的材

    質、各地的土質、氣候特點密切相關。一般,南方的塔多白

    色與土紅色,北方的塔多青灰色,木塔多為本身木制色調,

    琉璃塔則色彩多樣。塔內一般沒有色彩,有的刷白灰來提高

    內部的亮度。宋及宋以前的塔因砌的不整齊,多用表面塗飾

    粉光是表面顯得整齊。覆缽式塔普遍塗抹白灰,故常稱為

    “白塔”。但這只是個習慣,實際上因為抹灰在一定時間內

    能起到保護塔身的作用,且顯得整潔美觀,南方和北方所

    建的許多樣式的塔都會塗成白色。喇嘛教對塔等建築塗設

    顏色是按教義來劃分的。



    文字裝飾:
     

    塔的文字裝是多可以作為塔的文字說明,又很重要的史料

    價值。一般塔上的文字裝飾有塔匾(寫有塔名)、橫額與

    對聯(吉祥或歌頌的詞句,佛塔與文峰塔的內容不同)、

    塔碑(塔建歷史)、磚銘(常鐫刻時間、地點、工匠名等

    )、塔銘(可有建塔緣起、佈施名單等)。



    塔鈴:
     

    塔鈴又名驚雀鈴,為銅、鐵鑄成的鈴鐺,懸掛在塔的轉角

    部級塔刹的拉鍊上,遇風吹而發出悅耳的聲音,用來驚走

    飛鳥,起到保護建築的作用。塔鈴的個數與塔的層數和轉

    角數有關。塔鈴的形狀多樣,以圓形最多。早期塔上多用

    直筒式,到明清時多用如花的多邊形。最早的塔鈴出現在

    北魏時代。



    燈龕:

    佛教把燈列為佛千六種工具之一,因此在塔的內部或外壁

    常用磚砌出小龕,用來放油燈,每逢佛的生日或法會時點

    燈以示慶祝。